...
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
CHINA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ARBITRATION COMMISSION

(来源:中国贸促)

 

11月28日至12月2日,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(简称“链博会”)在北京举办。为期5天的链博会以“链接世界,共创未来”为主题,吸引了来自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专家与商界精英。展会现场,多国人士向国际在线记者表示,链博会为全球供应链产业转型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,有利于推动世界各国携手应对供应链挑战。与会嘉宾高度评价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,并强调所谓的“脱钩断链”是不切实际的想法。

阿拉伯农工商会总联盟秘书长哈立德•哈纳菲认为,目前全球供应链亟待转型,中国通过举办链博会为全球供应链产业转型提供了关键的交流平台。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国,中国为国际贸易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世界认可,也因此能够吸引许多国家和地区参与此次盛会。

英中商业发展中心主席约翰·麦克莱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如今中国已经深度融入到全球供应链体系,并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。“现在国际上充斥着‘脱钩’和‘去风险’这类的词语,但是企业绝对不应该这样做,这不是正确的方法,这是一种‘非黑即白’的(思维方式),这不是商业运作的方式。”

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恩戈齐·奥孔乔-伊维拉认为,当前,某些国家出于所谓的“国家安全”考虑或受地缘政治影响,陆续走上供应链回流或发展近岸业务的道路,如此选择会带来很多弊端。“这会使其失去专业化、规模化以及贸易所带来的生产效率,还会提高供应集中度,这不仅不会增强,反而会削弱我们的能力。”

智能汽车链展区是本次展会的一大亮点,全球矿业巨头力拓集团在这个展区设立展台,展示其产品组合以及针对不同产业链的特定解决方案,包括公司生产的用于汽车车身及零部件制造的铁矿石、铜、铝等材料,以及与下游客户的合作成果。

 

 

力拓集团首席商务官兼中国区主席白睿明认为,中国的产业链、供应链基础稳固,其韧性和完整性为跨国企业深化在中国发展增添了强大信心。“如今,中国不仅是我们最大的市场,也日益成为我们重要的业务合作、人才与技术的重要来源,例如我们正在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、首钢集团等企业以及清华大学等高校共同探索脱碳技术和解决方案。”

特斯拉公司制造副总裁宋钢告诉记者,特斯拉与中国供应商是“同生共赢”的关系,是一个紧密合作、相互支持、不可分割的整体,目前他们的产品供应链本土化率已经超过了95%,他说:“在过去将近4年的时间里,实际上我们已经把供应链体系深深地扎根在中国,我们有超过400家(本土一级)供应商,国产化率超95%,100%是我们的目标。”

作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、连续14年稳居世界第二大进口国的国家,中国坚持改革开放,为全球提供市场机遇、合作机遇、政策机遇和创新机遇,体现了打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“稳定锚”的责任担当。联合国贸发会议贸易便利化处负责人保罗·汉森说:“如今中国是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供应国,稳定畅通的供应链对中国非常重要,我认为中国(在全球供应链中)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也是一个将其他国家联系在一起的枢纽国,确保我们在多边层面上合作的实现。”

美讯(深圳)信息技术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彭家荣(Chris Pereira)接受采访时指出,中国供应链技术领先,在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的作用十分突出,世界需要中国。他称赞中国是世界供应链产业交流的领导者,协调组织全球专家共同探讨供应链产业发展变化及最新趋势,“中国在引领全球供应链优化迭代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”。彭家荣告诉记者,本届链博会带给他很大惊喜,全球专家汇聚于此,共商共议,有利于推动世界携手应对供应链挑战。

 

 

在纽约中心(New York in China Center)副主席罗汉(Rohan Thapar)看来,中国的优秀企业与创新技术层出不穷,在不久的将来,中国的前沿科技将引领全球。“中国同时具备良好的人才、技术和投资环境,保证了此次链博会的成功举办,”罗汉说道,“链博会为企业铺垫合作基础,有利于全球广泛开展友好合作,从而惠及各国。”

 

 

波兰中国总商会高级经理蔡德昂称,中国在维护世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,全球许多行业的发展得益于中国。“任何国家想要发展都离不开合作,链博会为行业交流合作提供了理想平台。”

高林睿阁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托马斯·蒂明斯指出,中国在汽车制造、通讯技术等领域拥有复杂精密的供应链,具备核心优势。托马斯还同记者分享道,当他九月份在底特律参加车展时,来自全球的业内人士却几乎都在谈论着上海车展。他认为,中国经济正在复苏,当前是举办链博会的“最佳时机”。链博会对世界各国深入对话、建立联系有着重要意义。他对链博会上的所见所闻感到震撼,中国汽车品牌的先进技术给他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。

 

来源:综合自总台央视、国际在线

编辑:郭奥

{{ article.quickLinkTitle ? article.quickLinkTitle : '快速链接' }}
快速链接